本文目录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地表之下有地下水,这些水并不是像地表之上的河流一样是流动的,而是填充在地下泥土、岩石的缝隙之中,当我们挖一口井时,周围基质缝隙中的水会汇聚过来,形成一个小型的水源集中地。
石油也是如此,石油在地底下储存时,并不是流动的液体,而是填充在地质层中的缝隙之中,商业开采时,会打造一个油井,油井的深度根据当地的含油层而定。
石油也是液体,在周围的压力作用下,简单理解就是“水往低处流”,石油会像水一样慢慢聚拢在油井里,这样人们就可以开采石油了。
虽然人们把石油抽走了,但是基质并没有被抽走,如果油井的深度不深,比如:几百米的深度,那么只靠基质支撑就可以保证上层地质不会坍塌。
但如果油井深度足够深,那么人类为了方便开采,会使用注水方式进行开采。石油的组成部分不同,密度也不同,但大多数石油的密度都比水小,比如:海面上发生原油泄露事件时,原油都是漂浮在海面上。
所以,当油井注水时,水会下沉,促使岩石缝隙中的石油上浮,这样一来油井的深度可以大大降低。而且,即使人类抽走了油,水也可以代替油,填充在岩石的缝隙中,从而保证上方陆地不会坍塌。
但是,使用注水的方式开采油田,会导致成本直线上升,甚至开采石油的成本远远大于开采石油带来的收益,比如:注水时需要使用石油带动发电机,并且需要大量水源。所以在偏离海边的城市,一般很少使用这种方式开采石油,所以在一些地方,会因为开采石油而发生土地坍塌,但这些地方大多是人烟稀少地区,而且坍塌事件并不严重。
沙特地区比较特别的是它们的石油层较浅,有人形容说:“在这里插根管子都能冒出石油”,所以沙特地区的石油开采成本很低,开采成本低于10美元一桶,而国际平均开采成本大约在30美元左右。
所以沙特地区可以大力开采石油,而其他地区由于开采成本高,不如直接从国外进口便宜,所以才没有大量开采。
石油含量,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
一直以来,石油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不可持续资源,总有一天人类会开采完。但其实全球的石油含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发现一些原来不含油的地区,也藏有大量石油。
而且,石油实际上是地球上有机物的沉淀,含碳量非常丰富,也就是说,石油是地球碳循环中的一环,因此只要地球上仍在进行着碳循环,石油就会一直持续不断地产生。
而且,很多油田宣布枯竭,并不是因为地底下真的没油了,而是开采成本太高不划算。我们知道,油井越浅,开采成本越低;地质中含油量越高,开采成本也越低。
石油的开采成本,又影响着石油的价格,比如:沙特地区石油含量丰富,而且开采方便,导致它们开采成本低,在国际原油市场上比较有竞争力。
而一些石油埋藏较深的地区,由于开采成本过高,导致在原油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所以在开采时,即使该油田仍可产出石油,但石油公司也会因开采成本过高而放弃开采。
比如:我国的油田采收率只有28%-35%,也就是说油田中的大部分油都没有开采。
因此,石油含量要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丰富,即使再用个几千年也不会枯竭。
但是,使用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的弊端是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极其容易导致地球环境污染,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石油在未来并不会枯竭,但各个国家仍在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原因。
还有,石油的利用率也比较低,远远比不过新能源的使用率。
只是目前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成本太高,高于石油,所以石油仍是主要能源,相信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下降,更为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会是能量来源的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