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很好
1、来马来西亚,很大的感受就是出了国好像跟没出国一样,这里到处体现了浓浓的中华文化。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譬如在槟城,前一刻你在广东,之后你在福建,下一秒你又跑去了印度,接着你又来到了英国。多元族群、多元宗教文化交汇融合,产生了南洋的“大杂烩”文化。
马来西亚南部的马六甲也是华人聚居的地区,这里到处挂着红灯笼,街上是华人经营客栈,餐馆和小吃,说着闽粤口音的汉语。这里还有很多中国式的住宅,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2、马来西亚保留着完整的中文教学体系。
在世界各国,都能看到祖国的同胞身影,由于长期在海外定居。在马来西亚华人的中文跟国人的普通话沟通没有任何问题,更多的是加入了本土特色。马来西亚华人约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3、马来西亚的“娘惹文化”
在15世纪初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曾多次停留在马来半岛,加深了明朝和南洋各国的联系。从那时起,许多华人男子就移民到了东南亚,并与当地原住民通婚,他们所生下的子女,就叫峇峇娘惹。男的称为“峇峇”,女的称为“娘惹”。
“娘惹文化”主要分布在服饰、饮食、语言等方面,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流失,如今,我们只能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还能看到比较完整的“娘惹文化”。
4、马来西亚风景迷人,美食给力。
马来西亚是吃货们的天堂,这里的美食比较多元化,形形色色的马来食品、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南北印度风味美食以及娘惹菜系等,让你眼花缭乱。沙爹、咖喱饭、干咖喱牛肉、印度煎面包、叻沙、各式炒面粉等都是必须尝试的。马来西亚最有名的小吃城便是槟城,在这里可以体验到最地道的马来西亚美食。
NO.1
沙爹Satay
沙爹是传统的马来美食,其实就是南洋风味的烤肉串,但是很多人来马来西亚都会去尝一尝。大家都爱吃,一定有他的道理啦。沙爹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羊肉或牛肉串成串,然后再以火碳烤,吃的时候要蘸上一层厚厚的沙爹酱,特色就在这沙爹酱上了!沙爹酱是用花生酱、椰酱、幼虾调成,味道香醇可口。沙爹摊贩在大马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不愁找不到哒。
NO.2
扁担饭Nasi Kandar
扁担饭,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会觉得一定是属于当地华人的美食,但其实,这是印度回教徒的食物哦。以前印度小贩会担着扁担叫卖食物,扁担的一边挂的是米饭,另一边则是咖喱菜,然后卖的时候就将咖喱菜浇在米饭上吃。现在做法上已经更多样了,可以浇在饭上的咖喱菜种类非常的多,什么咖喱鱼头、咖喱虾、咖喱薯条之类,你能想到的他们基本都能提供。
NO.3
炒粿条Char Kway Teow
炒粿条就是咱们的华人美食啦,是潮州人的小吃,后来流传到马来西亚并被发扬光大,尤其在槟城一带很受欢迎。炒粿条其实有点类似我们常吃的炒河粉,槟城用的粿条是宽一点的,吉隆坡人炒的都是细长的粿条,但是做法上差别不大,一般都是放虾仁、鸡蛋、腊肠、鱼饼之类,然后用黑酱油、耗油炒,喜欢吃辣还可以要求放点辣椒酱,这样吃起来甜中带辣,也很不错。
查看攻略8.6万人想去
NO.4
娘惹菜
娘惹菜不是一道菜,应该算是一种菜系,它是融合了中国菜系和马来菜系的马六甲菜肴,算是南洋独具特色,自成一派的佳肴。娘惹菜口味比较重,用的酱料都是至少由10种以上的香料配成,吃起来多是辛香、微辣、甜酸的风味。娘惹美食里最有名的是叻沙面线,甜酱猪蹄、煎猪肉片、竹笋炖猪肉也都是很好吃的娘惹菜。喜欢吃甜品的还可以去尝尝看娘惹糕。
NO.5
煎蕊Cendol
东南亚国家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冰品向来都很受欢迎。煎蕊就是非常畅销的一种冰食,跟沙爹一样,在大马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煎蕊,也叫晶露,里面除了会放冰,还有一种由Pandan叶汁制成的绿色细条,吃起来会有浓浓的青草味,最后还会在上面淋上一层特制的椰浆和黑糖,这样就是一道完整的煎蕊啦。马来最有名的煎蕊据说是开在槟城景贵街的潮州煎蕊,想吃还要排队的说。
NO.6
椰浆饭Nasi Lemak
椰浆饭是传统马来美食,号称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马来人每天早上的主食都离不开这道美味的椰浆饭。椰浆饭就是先用椰奶将米饭蒸熟,然后再撒上一些参巴酱或是辣椒酱,再配以小黄瓜、炒江鱼仔、鸡蛋,最后一起用芭蕉叶包起来。吃起来不仅有椰香、辣味,还会有股淡淡的芭蕉叶香,真心好吃到不行。现在不只是早上,马来很多地方全天都有椰浆饭卖。
NO.7
西刀鱼丸
西刀鱼丸就是指用西刀鱼肉做的鱼丸,纯手工打制而成的,吃起来口感相当的Q弹,弹到号称是往桌上轻轻一扔,它都能弹好几下。西刀鱼丸个头不大,看上去像是小小的糯米丸子,表面看起来很平滑,但是吃起来却有脆脆的口感,而且鱼香味非常鲜美,爽口弹牙,让人欲罢不能。在大马卖西刀鱼丸比较有名的店是“亚坤西刀鱼丸”,可以去尝一尝。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是一个多元社会,在食物方面同样是多样化。中国、印度、西方等国家的食物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还有马来西亚本土民族的食物可供选择。马来西亚手扒饭是众多美食中的一种,是吉兰丹和丁加奴地区受欢迎的早餐,里面的主要食材是长占米和咖喱鱼。
1. 马来西亚肉骨茶
马来西亚肉骨茶是马来西亚的美食,用猪骨和一些比较常用的中药配上独家的香料配方一起熬制成的汤。人们说到马来西亚旅游必须要买点肉骨茶回去。
2. 白咖啡
白咖啡可以说是马来西亚的土特产,大约有100多年的历史,白咖啡是把咖啡的苦酸味儿降到最低,甘醇芳香不伤胃。
3. MILOA和芒果软糖
马来西亚是一个盛产巧克力的地方,这款糖果吃起来特别好吃,到马来西亚一定要带回去点。
你去哪洲啊基本要吃椰浆饭和印度煎饼(这个到处都有)当地食物。槟城可以吃Asam Laksa亚三叻沙,炒馃条,淋面等怡保芽菜鸡吧生肉骨茶其实马来西亚是美食天堂。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道地食物。要确定你去哪里才能知道当地什么好吃~
马来西亚(马来语、英语:Malaysia),简称大马,是君主立宪联邦制国家,首都吉隆坡,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全国面积共33万平方公里。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即马来半岛(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东马)。马来西亚人口3268万,其中马来人69.1%,华人23%。
公元初,马来半岛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国。15世纪初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满剌加王国统一了马来半岛的大部分。16世纪开始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占领。20世纪初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加里曼丹岛沙捞越、沙巴历史上属文莱,1888年两地沦为英国保护地。二战中,马来半岛、沙捞越、沙巴被日本占领。战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同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合并组成马来西亚(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马来西亚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实施马来族和原住民优先的新经济政策。
2018年5月9日,反对阵营希望联盟赢得大选,终结了执政国民阵线长达60年的管治。
区域位置
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位于东南亚,国土被南中国海分隔成东、西两部分,全国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西马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临南中国海,西濒马六甲海峡。东马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相邻。
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其主干山脉蒂迪旺沙山脉将半岛分成了东西海岸;沙砂的沿海多为平原,内地多为森林覆盖的丘陵和山地,克罗克山脉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过沙巴将沙巴分成东西海岸。
马来西亚最高峰是高达4101米的京那巴鲁山。
气候特征
马来西亚位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年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30℃之间、全年雨量充沛,3月至6月以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内地山区年均气温22℃~28℃,沿海平原为25℃~30℃。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橡胶、棕油和胡椒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曾是世界产锡大国,因过度开采,产量逐年减少。石油储量丰富,此外还有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盛产热带硬木。
原始森林中,栖息着濒于绝迹的异兽珍禽,如善飞的狐猴、长肢棕毛的巨猿、白犀牛和猩猩等等,鸟类、蛇类、鳄鱼、昆虫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很多。兰花、巨猿、蝴蝶被誉为马三大珍宝。
行政区划
马来西亚分为13个州,包括在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沙巴和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城。
国家首都
首都吉隆坡,人口约167.4万人(2011年7月,马统计局),面积达243平方公里。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双塔高达466米,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是亚洲最高塔之一,如两柄银色利剑直插云端。吉隆坡还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吉隆坡
联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总理署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
文化风俗
称呼
同家族的马来人没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为称呼用途。马来人名字的第一个部分是他们的名字,第二个部分是他们父亲的名字,两者之间隔着“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时会省略。
马来西亚风光
在非正式的场合,对小辈较为亲昵的称呼为Adik或dik,意为弟弟或妹妹,名字则可省略。对年级较大的男士可称为Pakcik,意为伯父,女士为Makcik,意为伯母。在日常场合,用Encik加名称呼男性,意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称呼女性,意为某某女士。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用Tuan加名,来尊称男士,用Puan加名,来尊称女士。此外,对拥有马来西亚封衔(常见的如拿督、丹斯里等)的人可尊称其封号或封号加姓名。
见面礼
传统上,马来人在见面时会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双手互相摩擦,然后将右手往心窝点一点。对不相熟的女士则不可随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应该向女子点头或稍行鞠躬礼,并且主动致以口头问候。但现在西式的握手问好在马是最普遍的见面礼,不论用在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无阻。
进餐
马来人忌食猪肉、饮酒。在马来餐厅,餐桌上通常有个水壶,其用途是用来洗手用的。一般马来人都是用右手抓饭来吃,所以餐前及餐后洗手是马来人餐桌上的礼节。
拜访
除非主人允许,否则不管是到访马来人、华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门前先脱鞋子。到马来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垫子上,男性应盘腿而坐,女性则应把腿偏向左边而坐。
其他禁忌或礼节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与马来人打招呼、握手、馈献礼品或接物时不可用左手。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会被认为对他们不敬。马来人忌讳别人触摸其头部,除了教师或宗教仪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随意触摸别人的头部。不要把脚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脚底对着人是对别人的侮辱。
服饰
马来人男女传统礼服分别是:男士为无领上衣,下着长裤,腰围短纱笼,头戴“宋谷”无边帽,脚穿皮鞋。女士礼服也为上衣和纱笼,衣宽如袍,头披单色鲜艳纱巾。除皇室成员外,一般不穿黄色衣饰。打工族为了工作穿着方便,一般着轻便的西服,只在工余在家或探亲访友或在重大节日时,才着传统服装。在各种正式场合,男士着装除民族服装或西服外,可穿长袖巴迪衫。巴迪衫是一种蜡染花布做成的长袖上衣,质地薄而凉爽,现已渐渐取代传统的马来礼服,成为马来西亚国服。
马来西亚菜
多元文化的种族的天然优势下,造就了马国拥有许多特殊美食。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菜肴类似,口味较重,多以胡椒和咖喱调味。其中较出名的食物有椰浆饭、沙嗲(鸡肉、牛肉及羊肉串)、干咖喱牛肉、马来糕点、竹筒饭、沙律啰惹、咖喱鸡、印度抛饼、黄姜饭、叻沙、海南鸡饭、Rojak、肉骨茶等。
语言
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曾经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在1969年种族骚乱五一三事件发生后,马来语才成为主要语言。然而在许多领域,英语依然是一种活跃的第二语言。
马来西亚英语也称为马来西亚标准英语(MySE),是源自英国英语的一种英语型态,虽然很少正式使用这个名称,除非是跟教育有关的讨论。马来西亚式英语(Manglish)也广泛被使用,它是一种口语化的英语形式,带有很重的马来语、华语方言及泰米尔语的影响。政府不鼓励错误使用马来语,并对那些混合马来语和英语的公共标示牌处以罚款。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坚持捍卫华文小学、华文独立中学与国民中学华文课程,并有华文报纸与媒体,以及华社组织的支持(华教、华文媒体、会党合称马来西亚华人三大精神支柱),一般都能使用流利的汉语交谈。在平常生活以及非正式场合下,多数的华人惯用混合各种方言、英语与马来语的“罗惹式华语”。在华文学校、广播电视、公开正式场合或演说,则使用标准华语。而一些粤语等方言电台如988,MyFM等则会在某些时段说方言,避免各籍贯的华人忘了自己的根源。
华人迁居马来西亚数百年,其祖居地大多位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是以各种方言,也随着祖先南来,且在马来西亚继续流传。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方言,依据祖居地由北而南排列,包括闽清话、兴化话、闽南语、客家语、潮州话、粤语、海南话、广西粤语等等。在乡村地区,同一方言群聚居较多,会有较单一的方言。在市镇地区,虽有一到两种强势方言,但人们中多通晓各种方言,能够快速转换对答。
为规范华语使用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于2004年2月13日宣告成立。
马来西亚宗教
马是个以农立国的民族,因此维持着许多原始信仰,特别是各民族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响尤为深远。由于多民族的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特色。
节日
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农历新年(即春节)、国庆节、哈芝节、屠妖节、圣诞节、劳动节、卫塞节、(在任)元首诞辰。